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团中央、教育部等五部委下发的《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和团河北省委下发的《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着力将“青马工程”打造成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阵地,全省高校共青团积极落实团省委工作要求,创新培养手段,完善跟踪机制,不断为党培养输送青年政治骨干。
为切实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本期《河北团讯》高校共青团工作专刊将我省三所高校“青马工程”典型做法予以印发。请各高校团委认真学习借鉴相关工作经验,并报分管共青团工作的负责同志。
河北经贸大学团委:创新青马思政新路径,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
河北经贸大学团委将“青马工程”作为履行根本任务和政治责任的重要载体,强化理论培训,注重实践导向,针对招录情况、授课情况、基层锻炼、跟踪培养等内容制定细则,形成了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红色教育、能力训练、交流研讨等方式为一体的“青马工程”培养模式。
一是推动“青马工程”精品化,让河北经贸大学青马班在全省拿得出、叫得响。河北经贸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将“青马工程”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中统筹推进。团委精心谋划,创新“青马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从全省范围内建立名师库,抓牢重大事件时间节点,邀请党政领导、专家教授、社会学者、优秀学子等各类优秀人士为学员们开展专题性、针对性辅导。重点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解读、时事热点等精品课程,广受学生喜爱。全校各单位在资金、场地、师资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齐抓共管,共同推进青马工程朝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是推动“青马工程”标准化,让各项工作在规范中出实绩、亮实效。河北经贸大学团委紧扣青年学生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和能力素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立足于多层次、多阶段、分批次培养,形成了“校-院-班”三级培养体系;着眼于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格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培养制度。校团委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受众,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分层分类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确保全校所有团学骨干零遗漏接受“青马工程”培训。同时,坚持“严进严出”要求,针对学员的综合表现、结业测试等进行量化毕业考核,建立科学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合格一个,毕业一个,杜绝“一锅出”,针对表现优秀青马学员进行表彰并在各级团学组织换届选拔中给予重点推荐。校级“青马工程”层面,每学年进行两次培训,参训学员覆盖全部新生班级团支书、各团学组织学生骨干。
三是推动“青马工程”科学化,让培养人才在学践中齐发力、共推动。河北经贸大学团委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环节,组织开展主题讨论、集体观影、小组接力跑、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优秀青年分享等多种创新型活动,使理论学习更加“接地气”。多形式多地点进行开班结业,制作结业MV,强化仪式感召。其中河北经贸大学第六期“青马工程”开班仪式在西柏坡举行,被团中央遴选加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团日直播活动节目单,全网全团三万余人次观看直播。组织学员赴正定、西柏坡、雄安新区、张家口崇礼区等地开展“重走长征路”“助力冬奥”“助力京津冀协同化建设”“我为雄安新区建设作贡献”“我为扶贫做好事”等建功基层社会实践,引导学员立志在全省广阔天地实现人生价值,形成了学思践悟于一体的完整培养链条。
四是推动“青马工程”长效化,让青马学员在实践中作贡献、展担当。河北经贸大学团委注重当前规划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着力聚焦课后效果,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国情调研等特色鲜明、功能明确的实践项目,让学员在社会大课堂中摆脱“书生气”、多吃“基层苦”。特别是在疫情、防洪等紧要关头、重大考验面前,校团委组织动员青马学员组建青年先锋队,主动亮身份、作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青马人”的初心使命。其中,多名优秀学员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色,被学习强国、团中央“三下乡”平台、中国文明网、河北青年报等媒体报道,涌现出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校团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发挥他们的朋辈力量、青年榜样作用,更大范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
(撰稿人:河北经贸大学 穆娟 编辑:团省委 张琳婕)
沧州师范学院团委:完善“青马”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沧州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建设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精心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和时代价值,培养勇于担当奉献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沧州师范学院“青马工程”建立并完善“一个目标、两层体系、三级平台、四个阶段、五大阵地、六项载体”培养机制。即紧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建立校、院两层培养体系;形成团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简称“马小组”)、青马班三级培训平台;分为团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青马班培训、党课培训四个递进式阶段开展;以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培训班、网络平台为主阵地;以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实践锻炼、党性教育、课题研究、自主学习等为载体,着力构建育人链条完整、实践导向突出的“青马”培养格局。
一是明目标分阶段,党团衔接严选拔。沧州师范学院“青马工程”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青马班”培训为纽带,整合党校、团校、马小组和学生社团功能,进行项目化运作,将培养环节贯穿学生在校始终。一方面,将团员推优与“青马班”培训相结合,严格准入门槛。明确参加青马班培训需通过团校学习、支部推优、“马小组”学习层层筛选,同时将学员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严把培训、入党“双入口”。另一方面,将“青马班”培训与党员发展相结合,规范入党流程。在确定预备党员阶段,明确要求发展对象必须经过校级青马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成为预备党员的资格,参加党课培养。通过“青马工程”育人链条设计,从严从优选拔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学员在思想和组织上自觉向党团靠拢。
二是建阵地拓载体,理论实践共促进。沧州师范学院“青马工程”坚持线上线下协同部署,统筹制定学员培养计划。开设专题培训、举办论坛讲座,丰富理论课堂内容。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理论学习小组拓展学习阵地,举办线上“云读书”系列活动,鼓励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促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同时,明确实践育人导向,组织志愿服务,深化日常实践。一是开展校内服务锻炼。青马学员需在开学返校、军训、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班团组织建设、毕业生离校等时机,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弘扬团结就是力量优良传统,争创团结战斗的集体。围绕文明校园建设,光盘行动,防艾禁毒等主题常态化开展校园服务。二是组织校外集中实践。结合党史宣传教育活动,鼓励青马学员讲党史。开展“党史储备‘沧’——党史故事人人讲”活动,充分挖掘家乡红色资源,用微视频,微课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家乡的“红”色资源,带领同学们云参观,助推学习家乡党史,讲述家乡的故事。开展国情考察,形成调研成果,帮助学员深入了解国情社情省情民情;到生产一线参加志愿服务和劳动锻炼,鼓励学员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中贡献力量,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是树品牌搭平台,把好出口育人才。为强化品牌效应,努力为党的事业和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沧州师范学院不仅将推优入党工作统一于“青马工程”整体格局下,还积极拓展实践基地,拓宽人才出口。
校团委在2021年春季“青马”特训班中发起了“青马助梦”行动,以西部计划为沟通桥梁,与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的学校达成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形成培养、锻炼、举荐一体的人才育成机制。一是推荐优秀“青马”学员毕业生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引领青年学生奉献西部、扎根西部,为西部地区输送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扎实的青年人才。二是为在校“青马”学员提供实践锻炼平台,通过“青马助梦”行动赴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为当地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和内容,充分发挥青马学员在推动西部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切实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和凝聚力。
(撰稿人:沧州师范学院 李倩 编辑:团省委 丁玉立)
邯郸学院团委:百年党史汲取前进力量,
邯院青马奋进强国征程
邯郸学院团委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断强化“青马工程”为党培育青年政治骨干的品牌效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青马工程”教育主题,构建了“个十百千万”项目化工作体系,培养了一批真正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学生政治骨干。
“个”:打造“青马红马扎”青年宣讲品牌。邯郸学院团委每年从“青马工程”培训班中选拔宣讲骨干,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青马红马扎”青年宣讲团。宣讲团以“红马扎”为阵地标志,用青年人“听得进、学得懂、用得活”的方式,通过“进宿舍、进支部、进班级、进社团”接地气的形式,为团员青年们讲理论、传精神、聚思想。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了线上“青马红马扎”专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主题开展了“忆百年党史光辉,扬青春奋斗风帆”“战疫中的十一书”“聆听扶贫故事,汇聚攻坚力量”等系列宣讲活动,前后形成各类宣讲作品50余个,受众覆盖超2万余人。
“十”:开展数十场专题讲座。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思想共识,引导青马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突出政治培训的特点,打造“德能讲堂”品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话青马学员,助力党史学习教育从“点多面广”向“群山有峰”转变。著名媒体人白燕升、“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梁晓昌等多位知名人士参与报告。截止2021年6月,已开展系列讲座45场,覆盖人数1万余人,青马学员们的理论素养显著提升,勇担新时代职责使命的信心更加坚定。
“百”:设立百余个学生项目。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将“青马工程”从“活动型”向“项目型”转变。利用专项经费立项校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项目200项,策划了一系列研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实践活动,开展了“争当党史青马达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百名青马学员结合红色故事,自编自导自演了红色舞台剧《承信仰再出发》,20岁的“我们”与20岁的“他们”跨越时空,展开青春对话。通过沉浸式、情景式的红色文创普及课、红色文创项目路演,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不断筑牢“青马人”的思想根基。
“千”:培养数千名学生骨干。通过“多方联动、校院共抓”的工作方法,探索形成了校院班梯次培养体系;坚持“训用结合、重在实效”的基本原则,探索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青年政治骨干培养链条。通过专题讲座、线上学习、志愿服务、主题实践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实现了提质增效。疫情期间,通过抖音直播间举办“青马工程”团学骨干培训班“云端”逛校园及“云端”运动会,通过钉钉直播间开展“传承五四精神,绽放战疫青春”德能讲堂“青马工播”线上直播访谈沙龙。2021年度累计培养1339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
“万”:带动数万名青年学子。坚持将“青马工程”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相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第二课堂必修版块。通过青马学员领学、研学、讲学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辐射带动身边同学学习真理真知,积极引领青年团员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高全校青年的思想觉悟、责任意识、理想信念。截止目前,邯郸学院已培养优秀结业学员856名,参与到学习中的青年学生近2万余人,“青马工程”已成为邯郸学院共青团组织彰显政治性特征、聚焦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的重要品牌。
(撰稿人:邯郸学院 胡利娜 刘雷蕾 编辑:团省委 张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