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河北共青团改革动态2022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2-06-06 发布人:河北共青团 点击次数:26432

●团省委:组织全省团员青年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团省委:助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 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高质量发展

●团邯郸市委:全面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

●团临漳县委:深化改革攻坚 开创县域共青团组织运行新模式

●团东光县委:科学构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模式

 


团省委:组织全省团员青年开展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为教育引领全省广大青少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团省委组织全省团员青年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并贯穿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引领团员青年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打牢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重要要求,坚持不懈为党育人。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理论班,为党培养青年政治骨干。加强典型引领,评选河北优秀青年奖,在“三件大事”、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1150名青年脱颖而出;开展百名新时代河北青年“云演讲”,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向上向善风尚。加强仪式教育,在全省集中开展入团仪式及红领巾研学“六个现代化河北”等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国情、省情教育,基层团队组织覆盖率达95.8%。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开设“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网上主题团队课,今年以来参学人数达2196万人次。发挥关注人数突破两千万的河北共青团公众微信号等平台作用,利用团属网上阵地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动员青年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智慧力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重要要求,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建功新时代。在助力“三件大事”方面,牵头组织、管理和保障7050名志愿者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志愿服务任务,展示出新时代河北青年的担当与奉献。与北大合作建立了京冀青年协同创新创业云平台,联合北京、天津开展创新创业、爱心助学、生态环保等公益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在助力急难险重任务方面,组建的4746支青年突击队、11万名青年志愿者奋战在唐山、保定、沧州、邯郸等地疫情防控一线;团省委及时划拔专项团费为基层共青团参与疫情防控提供经费保障。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启动“桑梓计划”,吸引在外能人返家乡作贡献;开展“青团购”行动,推介优质农副产品,已完成订单18万个。

更好联系服务青年,持续提高青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重要要求,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建立健全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22部门出台《关于开展河北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争取唐山市、保定市及5个县(市、区)为国家试点,确定石家庄市裕华区等18个县(市、区)为省级试点,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实施服务青年发展项目,聚焦青年求职就业、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急难愁盼问题发布实施的10项青年民生实事稳步推进。“青扶贷”项目今年以来已发放贷款51笔、金额1008万元;重点帮扶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正在协调各高校摸清底数;关爱农村青少年群体,向177所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捐助“希望故事汇”小喇叭播放设备;每月开展“寸草心爱老敬老行动”集中服务日行动,缓解青年赡养老人压力。千方百计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展12355“心灵树洞”计划、法治大讲堂、青少年自护教育等,覆盖青少年227万人次。

(供稿人:团省委 张鸿燕;编辑:团省委 李永琴

 

团省委:助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

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高质量发展

 

团省委充分发挥12355心理咨询专业优势,全程做好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志愿者心理保障服务工作,并不断强化成果应用,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河北12355支持冬奥专项行动2次受到团中央书记处肯定性批示,《中国青年报》进行专题报导,被团中央推广经验。

着力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凝聚工作合力。团省委始终把冬奥会志愿者心理健康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构建科学严密的工作体系,不断优化总体布局。冬奥会筹办阶段,聚焦志愿者心理健康服务,联动属地、高校团委,分层推进,打造省级统筹协调、市级业务指导、高校细化执行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团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听取各团市委、各志愿者来源高校工作汇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主要负责同志实地督导推动落实。各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扛起主体责任,召开心理专家研讨会及业务培训会,提升服务能力;加强12355热线督导,确保电话打得通、问题能化解。29所来源高校开设专门课程,加强志愿者心理抗压培训,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志愿者保障、激励全过程。“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期间,派驻心理专家进驻志愿者驻地,提前适应环境、积累工作经验,深挖细研测试赛成果,明确工作思路,创新个案咨询方式。

 创新实施一地一策工作机制,强化专业指导。冬奥会期间,研究制定《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志愿者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确保志愿者心理关怀工作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实行一地一策,在文创商街、景泰山麓、多乐美地、奥雪小镇4个志愿者驻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志愿者及时缓解心理压力,疏导负面情绪。冬残奥会期间,安排4位一线心理专家进驻云顶滑雪公园、冬季两项中心等场馆提供心理减压服务,打破空间限制。印发《关于推进12355支持冬奥专项行动的通知》,协调各地市和高校推荐1名心理老师,加入高校冬奥志愿者工作群,累计推送60条12355阳光心语和24节心理微课。此外,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结合志愿者身心情况科学排班调岗,注重管理引导,及时与场馆志愿者经理沟通,全面掌握志愿者工作与心理动态。

积极总结服务冬奥经验做法,推动成果应用。一方面,通过与各志愿者来源高校的对接,探索团校合作新路径。在冬奥志愿者心理微课征集活动中,注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发现、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授课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室,储备专家力量;邀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录制《家庭教育促进法》心理微课堂,播放量达60万余次。另一方面,通过与志愿者的深入交流,提升12355心理专家业务水平。冬奥会期间,志愿者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落差、个人融入集体、认知出现偏差等问题,心理专家通过开展“心灵图卡”“团队管理”等团体辅导,帮助志愿者及时调整状态、全心投入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借鉴工作经验,广泛开展“心灵树洞”计划,以树洞调查的形式收集青少年心理困惑,累计服务11423人次,帮助青少年及家长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供稿人:团省委 段磊;编辑:团省委 焦明月)

团邯郸市委:

全面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

 

团邯郸市委聚焦三个坚持紧盯重点任务凝聚改革动力在全市压茬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团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更加彰显

坚持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市委关注支持。多次向市委常委会、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议汇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推动列为邯郸市自主创新改革事项纳入市委对各县(市、区)党委考核范畴,市委副书记担任牵头领导,团市委为牵头单位,各县(市、区)党委为责任主体,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与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等单位深度对接,围绕党建带团建、团干部教育培训、社会领域团建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实现党团共建共促。积极调动县级党委力量。多方协调各县(市、区)党委专题研究基层组织改革工作,由各县(市、区)党委或办公室名义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市、区)委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分解改革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印发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简报,刊发改革经验动态,抄送至各县(市、区)委,激发工作干劲

坚持协同发力。加强市县协同。专题召开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推进会,明确改革重点任务及推进步骤,凝聚思想共识制发《邯郸市夺旗争星量化评价办法》,定期向县级党委反馈改革进展推动县县协同。搭建改革互助小组,增强地区联动,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分布、试点辐射带动等实际,全市划分为3大片区、3个小组,试点县(市、区)团委书记担任小组组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分期分批组织观摩拉练,实现互帮互助互促完善县域协同。指导县级团委进行改革任务分解梳理工作要点,明确县域内各部门和各基层团组织工作目标;推动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县级党委巡察监督,推动改革落地落实

坚持系统推进。充实团的工作骨干力量。开展村(社区)团组织集中换届选举回头看,青年致富带头人、优秀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团员青年进入两委班子;18个团县(市、区)委全部建立县域团代表联络站,进站代表1451人;聘请返乡大学生担任村兼职团支部书记,逐步实现干部来源多元化。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建立各级青年中心”215打造青年触手可及的服务门店有效提升组织动员穿透力实施星级团建示范点创建行动,评选打造星级团组织建设示范点21家,通过观摩交流、述职评议、团务培训等措施持续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优化团员发展教育管理。优化规模结构,科学制定学生团员发展计划,对2.8名学校、社会领域发展团员计划进行调控、把关,统筹推进各领域团员发展工作;举办全市团员发展培训班,全面系统进行入团流程指导

(供稿人:团邯郸市委 马欣;编辑:团省委 殷亚妮)

团临漳县委:深化改革攻坚

开创县域共青团组织运行新模式

 

团临漳县委以“制度化建设、综合化平台、项目化运作”为着力点,聚焦改革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着力创新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县域共青团组织的管理服务效力和组织动员能力。

加强“制度化”建设,夯实服务保障。强化部门联动。联合民政、财政部门印发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保障措施,健全共青团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化机制运转。建立青少年社会工作聘用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探索推行“编制购买计划—公开购买信息—选择购买方式—签订购买合同—项目落地实施—同步跟进监督”的闭环式管理模式,确保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公开透明、竞争有序。强化资金扶持。做好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支出与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的衔接,常态化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财政预算支持项目5个,共计23.1万元,切实保障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搭建“综合化”平台,完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在各领域、各基层普遍成立青工委30个,由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切实履行青少年社工工作职能,吸纳基层青年社会工作力量100余人。建立体制保障成立团属事业单位——临漳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增加事业编制3人,由专人负责管理政府购买社工项目的谋划运营和支持保障;印发《关于聘任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实施办法》,通过公开招考聘任社工10名,分配到各社区开展常态化服务,工资待遇由县财政统筹解决。夯实基础阵地。“党政投资建设、属地支持保障、共青团管理运营”的模式,打造“青年中心”23家,入驻青年社会组织27家,线上线下共开展活动200余场次,覆盖1.8万余人。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原有青年社团、兴趣小组、志愿服务队,创建“团办青年社团”38家,直接联系覆盖团员青年4000余人;积极引导青年社团向“机构协会化、服务专业化、生存社会化”发展,提高争取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截止目前共有5个青年社团和正式注册协会争取到政府购买服务或达成合作意向

实施“项目化”运作,打造服务品牌。“创建具有政治引领或社会功能的品牌化项目”为目标,组织系列服务活动。开展“家乡邺城小讲解员”活动,由政府出资、共青团主导,联合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在邺城考古遗址博物馆、铜雀台遗址为游客开展免费讲解,增强文化自信;开展“青鸟返乡、筑梦临漳”就业培训活动,聘请发改、组织、人社等部门专家,为400余名青年学子讲规划、讲政策,组织青年学子在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开展“心手相牵·快乐成长”活动,常态化提供考前减压、预防欺凌、普法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70余次,取得良好反响;开展“书山筑梦·赠书送爱”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校捐赠书籍7000册,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供稿人:团临漳县委 石磊;编辑:团省委 焦明月)

 

团东光县委:

科学构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模式

 

团东光县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优化“三项机制”,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持续优化聘任机制,把好“准入关”。严格选拔标准。突出政治要求,大力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中队辅导员。在东光县第三实验小学探索配备少先队活动课专任教师,新聘任辅导员全部为党员或优秀团员(团干部),并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中发展党员。完善任职程序。全县908名大、中队辅导员在选拔过程中均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监督落实到个人申请、讨论酝酿、组织考察、校内选拔、公示、正式聘任等各项环节,做到各项流程有据可查。重视校外辅导员聘任累计聘请70名全县各条战线先进人物、“五老”、优秀家长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通过校外辅导员授课,进一步激发少先队员爱国热情。

持续优化培训机制,把好“思想关”。以教育团工委成立为契机,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体系中,构建起团教协作、融通培养的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内容。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作为各级少先队辅导员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邀请县委党校教师、红领巾巡讲团成员开展集中培训。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培训中,单独开设10学时“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实务”课程。明确培训时长。建立辅导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项培训”的分级培训体系,大队辅导员每年全员轮训3次,中队、校外辅导员每年全员轮训1次,学校少工委主任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少工委培训。

持续优化评价机制,把好“考核关”。确立考核标准。明确规定将辅导员考核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由团县委、县少工委会同教育部门按照5个大项、14个小项的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考核。将少先队工作量计入教师工作量,辅导员任职年限按照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课、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培训、少先队骨干培训等各项活动按标准折算为思政课课时。完善激励机制。联合县教育局印发通知,将辅导员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明确优秀辅导员参评职称的“绿色通道”机制,由团县委表彰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与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同等对待。截至目前,共有10名辅导员通过“绿色通道”职称晋级,选拔3名优秀辅导员担任乡镇总辅导员,向县教育局推荐4名优秀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人选,有效打通少先队辅导员岗位晋升和职称晋升的路径。

(供稿人:团东光县委 杨庆伟;编辑:团省委 焦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