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河北共青团改革动态2022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22-09-29 发布人:河北共青团 点击次数:37832

●团省委:“返家乡”持续提升共青团实践育人成效

●团省委: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打好就业帮扶攻坚战

●团肃宁县委:加快打造“状元新城·青春肃宁”

●团广宗县委:着力打造青年创业就业“服务链”

●团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委:扎实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落地见效

●团保定市莲池区委:“四个聚焦”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

唐山市曹妃甸区委:依托“云创学院”打造“青马工程”新模式

●团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委:“小切口”办实事提升青年获得感


团省委:

“返家乡”持续提升共青团实践育人成效

 

团省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健全实践教育机制,深化推进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不断创新团员服务社会的常态化方式和载体,取得良好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吹响“集结号”,返乡社会实践“全面开花”。聚焦“为党育人”,吹响“青春集结号”。倾心研究谋划,河北将《习近平正定足迹》,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发起的邀请大学生返乡参加社会实践、制定的“人才九条”等作为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结合“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任务,深入研究工作“初心”,印发《关于实施“桑梓计划”大学生专题——2022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2022〕-202)。团正定县委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正定青年说”返家乡大学生演讲比赛,在实践活动中凝聚“桑梓”情。倾情宣传引导,2021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18个单位、11名工作者、16名学生和6个项目进行通报表扬,在团中央“创青春”公众号、河北日报刊发招募信息3篇,各地市联合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回应乡情乡愁,引导在外高校学子感触家乡发展脉搏。其中,团保定市委依托“保定共青团”“保定就业”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岗位6826个,累计浏览量达到5万余人次。倾力整合资源,指导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与党政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等实践单位协调对接,通过岗位对接系统、微信公众号、毕业生群、校友群、团属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发布招募令,按照“双向选择、合理调配、就近上岗”的原则为大学生分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实习岗位,“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省“全面开花”,近3万名大学生踊跃参与。其中,沧州市16个县全部覆盖,1万余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吹响“冲锋号”,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聚焦“担当尽责”,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战场”。“青智”汇聚,团石家庄市委以“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为指引,开展“返家乡”大学生专场电商培训会,以青年人才的独特智慧和电商发展的巨大红利共同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团北戴河区委、团青龙县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通过抖音平台直播间参与推广北坊黄桃;团抚宁区委“青”农助振兴,联合抚宁融媒体,在抖音、快手平台发起“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活动,助力农产品销售。“青骑”宣讲,团沧州市委充分发挥“青年讲师团”理论宣讲“轻骑兵”作用,选取20名优秀返乡大学生加入宣讲团,到农村、社区进行宣讲14场次。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活动11场,助力文明创城;开展“农技对接”志愿服务16场,投身乡村振兴。“青锋”添彩,团承德市委组织来自中国社科院、同济大学等近千名学子,“冲锋”在各县(市、区)党政机关、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保护母亲河、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网格化管理、乡村社会调查、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390余场次;团邯郸市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落脚点,开展政治理论与法律知识宣讲、环境卫生整治、保护母亲河、社区公益课堂、关爱留守儿童、乡村社会调查等志愿服务活动430余场次,让“青春”在家乡建设中“绽放异彩”。

吹响“服务号”,与返乡学子实现“根系绑定”。聚焦“心系青年”,打造服务返乡学子“多维平台”。团邢台市委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家乡宣传推介平台、家校情感交流维系平台、返乡创业就业便捷平台、人才返乡筑梦平台,将“燕归巢”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深化成为一项综合性高校毕业生人才集聚工程。团衡水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广播电视台组织开展2022“英才返乡‘职’为等你”大学生面对面招聘会,邀请十余家涉及环保、建筑、生物医药、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龙头企业为返乡大学生全方面“解读桑梓”。在实践结束后,建立“返家乡”实践人员信息库,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培养,鼓励优秀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团辛集市委联合河北农业大学在马兰乡村振兴研究院建立“乡村振兴团联社”,协调高校资源开展项目研发和创新实践活动;大力宣介辛集市作为冀中南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区和“国际皮都”的区位、产业等优势,吸引返乡学子毕业集聚“桑梓”。

吹响奋斗号,厚植爱党爱国“大情怀”。聚焦“青思铸魂”,根植“桑梓情怀”和厚植爱党爱国“大情怀”。“青思”洗礼,团沧州市委开展“同心向党 薪火相传”、“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3场,让广大青少年通过领学红色经典、讲解历史革命故事,传承和弘扬红色经典。“青思”践行,团张家口市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组成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72支,963名青年参与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和站岗执勤等工作,用“志愿红”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青思”锻造,团秦皇岛市委组织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活动、《论党的青年工作》主题宣讲活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大学生赴艰苦奋斗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拍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宣传片,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锻造坚定跟党走的意志和信念。

吹响“探索号”,播种未来“新希望”。聚焦“自我革命”,探索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新路径。团省委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桑梓计划”,搭建河北在外优秀人才与家乡需求精准对接的平台,将“返家乡”社会实践作为桑梓计划计划子项目,拓展服务对象,在11个地市60余个试点单位试运行,号召在外热爱家乡且有一定能力的人才建功“桑梓”、回馈“桑梓”。团廊坊市委利用网络“云实践”动员学生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同时积极推送大学生们的实习心得,展现工作实际、讲述青春故事,广受好评。团山海关区委联合团卢龙县委开展“聚青彩,向未来”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交流研学活动,参观中铁山桥集团红色长廊及樱韵大樱桃培训基地,实地感悟企业红色文化,探知现代化农业模式。

(供稿人:团省委 王深

 

团省委:

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打好就业帮扶攻坚战

 

2021年12月以来,团中央高位部署“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河北共青团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以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为重点,积极探索“一二三”工作路径,不断创新适合青年群众工作要求的工作机制,构建适应群团特点的动员机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凝心聚力打好大学生就业攻坚战,用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

坚持上下一条线,强化促进就业工作安排部署。加强工作统筹,整合团内外资源,积极推进就业帮扶。省级层面,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牵头召开工作会议进行统一部署,明确青发、学校、统维等各部室职责,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分管同志召集各战线参加重点工作推进会,对重点环节进行统一要求。先后制定《关于扎实推进“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的工作提示》《关于推进河北省“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的工作指引》《河北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工作指引》等指导性文件和工作指引,开展河北青年就业起航行动青年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明确共青团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局中的职责使命和任务目标。各地市团委结合实际,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工作项目化、扁平化开展,形成密切沟通、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各高校团委充分发挥贴近青年学生优势,在开展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上花大力气出实招,打造“一对一”与“一对多”相结合的帮扶机制,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

着眼毕业、在校两大学生群体,打造就业实习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毕业生就业岗位募集和推送,畅通企业求职渠道。针对2022届毕业生求职需求,整合省青联、青促会岗位资源,加强与智联招聘、易展翅等平台合作,全省各级团组织持续面向社会各界募集岗位,分层次整合推送岗位资源。截至目前先后举办“千校万岗·就业有未来”线上双选会、直播带岗等活动13场,各市级团委、雄安新区团工委协同承办,累计募集优质就业岗位3万余个,参与学生超20万人次。团衡水市委联合多家单位组织开展2022“英才返乡“职”为等你”大学生面对面招聘会,邀请10余家龙头企业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个。积极推动在校生广泛参与实习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一是在推进大学生参加政企实习方面,以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为统领,制定相关工作指引,积极对接省国资委募集国企实习岗位,着力构建内外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各市县团委将“扬帆计划”与“返家乡”有机结合,征集政企实习岗位2.4万余个,推荐2.2万名学生上岗实习,吸引4000名大学生参与职场体验活动。团石家庄市委深化供需对接、推进校企合作,对标石家庄五大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在毕业季开展集中岗位发布、对接等活动,规模化组织大学生实践锻炼;团保定市委、团张家口市委主动争取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单位支持,联合出台政策性文件,对岗位征集、人员选拔和实习内容等做出详细安排;团承德市委联合金融企业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开展暑期金融系统实习实践活动。二是在动员青年学生投身实践方面,以“三下乡”“返家乡”“调研河北”等老牌实践项目为载体,创新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定全省高校校地共建建议名单,推动青年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2022年全省各级团组织累计召集大学生近30余万人次投身实践锻炼。强化创业就业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激发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扶持,组织开展“挑战杯”2022年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共收到省内96所高校报送的2217件项目,1300余项作品获省级奖项,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均有所提升。团邯郸市委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发布平台,开设“邯·青课堂”系列直播访谈活动。邀请优秀青年创业典型、专家学者等进行分享交流,累积观看人次8.6万,收获点赞17.7万个。

落实广、实、细三项重点要求,不折不扣开展结对帮扶。“广”字当先,着力扩大结对帮扶工作覆盖面。今年全省共有4384名2022届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参与结对帮扶,截至8月底,2947名学生成功就业,超额完成团中央帮扶指标。一是学校覆盖面广,90所高校在“团团微就业”小程序录入帮扶信息并开展团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参与率达73.77%。二是团干部广泛参与,1431名省市校院系团干部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和学校专兼挂团干齐上阵,共同为学生推荐就业岗位,进行就业指导。三是基层团支部广泛参与,各高校团支部在帮扶工程中成立调研小组,通过摸查、调研、谈话等方式,建立精准帮扶台账。在今年结对的学生中,1630名同学由团支部推荐,占比37%,各团支部积极履行帮扶责任,帮助其中1181名同学就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实”字当头,大力挤干结对帮扶工作水分。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落细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自8月起启动就业帮扶真实性核查,通过电话访谈对已成功就业的帮扶学生进行回访。高校团委对结对学生帮扶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市级团委对属地内不少于30%的结对学生进行同步抽查,团省委对省内全部已就业学生进行复核,三轮核查人数超过4000人次,核查结对真实率为99.44%,成功帮扶就业真实率为98.32%。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点事项清单,督促各单位持续开展好毕业生帮扶。“细”字为上,全力做好冬奥志愿者毕业生就业帮扶。将河北高校冬奥志愿者毕业生纳为重点帮扶对象,进一步细化帮扶举措。一是密切跟踪,组建冬奥志愿者毕业生来源高校就业帮扶工作群,直接联系校团委书记和帮扶责任人;建立冬奥志愿者毕业生帮扶台账,每周调度就业进展、求职意愿和存在的困难并点对点提供帮助;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将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作为冬奥志愿者灵活就业兜底保障。二是各个击破,对于迟迟未确定就业意向的冬奥志愿者毕业生,尤其是政策保障类学生,团省委积极联系就业意向地团委、省残联等单位,协请提供就业岗位;联系专业人员对有考公考编意愿的毕业生进行单独面试辅导,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各高校团委积极与学校就业部门、校友企业、学生家长联络沟通,按照“一生一策”原则精准制定帮扶方案。截至目前我省86名冬奥志愿者毕业生均已明确就业方向或顺利实现就业。

(供稿人:团省委 丁玉立)

 

团肃宁县委:加快打造状元新城·青春肃宁

 

团肃宁县委聚焦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发展需求,纵深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肃宁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凝聚青年力量。

坚持高点定位,夯实青年发展工作基础。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肃宁县创建“状元新城·青春肃宁”实施方案》,明确9项内容23项任务举措;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试点工作3次,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题批示两次,确保有序推进;连续两年将青年工作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明确“多措并举推动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工作目标。不断巩固联席会议机制,按时规范召开第四次联席会议,制发《2022年度重点工作》和《量化考核评价办法》,设置22项评分指标,由县委督察室审核评分;加强沟通联络,将48个成员单位扩充至51个。

聚焦需求导向,系统谋划政策项目供给。营造亲青氛围,在主城区打造青年主题公园和青年运动广场并免费开放;设立青年文化周、青年月专属青年节庆;创新拍摄《青春·肃宁》栏目,制作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文创产品5000余份,设置青年发展规划展示板、宣传栏等20余处。强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