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省委:10项青年民生实事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
●团邢台市委:“燕归巢”打造大学生返乡“连心桥”
●团任丘市委: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
●团行唐县委:下好“三步棋”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
●团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三味良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团省委:
10项青年民生实事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纵深实施,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团省委聚焦主责主业,于今年年初谋划推出了年度10项青年民生实事,机关各部室、各直属事业单位汇聚工作合力,推动青年民生实事有序实施。
10项青年民生实事聚焦青年求职就业、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青年获得感。一是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工程。推动“青马工程”提质增效,扩展到创业青年、新媒体工作者等十大领域,全省分层分类培养青年政治骨干50040人。实施省团校“送课下基层”项目,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领域团员和青年开展宣讲10次、覆盖1419人次。聚焦“乡村振兴”“创新驱动”“新能源应用”“轨道上的京津冀”等主题,举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红领巾研学实践活动100场次,引导少年儿童感悟伟大变革、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实施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全年举办专场招聘会15场,募集岗位5.9万个;帮助3687名2023届困难大学生、655名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深化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募集实践岗位8263个,引领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三是实施“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深化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京津冀)区域中心建设,组织青创项目路演10期、培训10期,服务青创项目840个;联合金融部门开展“金团助青企”行动,举办省级银企对接示范活动1场,带动市、县两级举办银企对接活动307场次,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青年1112人、青年创业型企业636家,达成信贷支持资金299.04亿元,保险保障金额12亿元。四是实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全年资助家庭困难学生4294名。五是实施“希望科技实验室”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科技实验室26个、价值155.5万元,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硬件配置水平。六是实施“我为家乡产品代言”项目。全年累计举办“我为家乡产品代言”专项直播活动43场,实现销售额826万元,直接消费帮扶692万元;发挥京津冀青联乡村振兴联盟作用,助销农产品价值1.3亿元。七是实施“三生石婚恋交友”项目。全省开展线上线下单身青年联谊活动323场,覆盖青年14万人。八是实施“靓青春”河北青年文化艺术季行动。联合省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沉浸式季播音乐节目《闪光的你》,观看量破千万;社会化募集活动资金500万元,联合3家省直单位共同主办“靓青春 唱未来”河北省大学生焕彩新声文化季,吸引省内80余所高校近万名大学生参与,丰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九是实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行动。举办“护青春”第五届“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书画设计作品征集评选、“反诈普法 平安万家”河北省青少年反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宣传等禁毒普法活动,覆盖青少年300余万人次;组织由青年律师、社会组织、大中专学生构成的普法志愿者队伍379支,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十是实施青少年关爱行动计划。实施12355暖心行动,依托基层联系点线上线下开展送课入校、心理测评及辅导等服务3200余场次,覆盖184万余人次;深化“童心港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开展活动589次,服务农村留守儿童7977人次。
(供稿人:团省委 姚莉勉;编辑:团省委 鲍京)
团邢台市委:
“燕归巢”打造大学生返乡“连心桥”
团邢台市委聚焦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燕归巢”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动员、培育、激励大学生返乡作贡献。
加强谋划设计,规范选拔管理。一是用心“选”。面向各县(市、区)团委、市各直属团(工)委征集暑期实践岗位1598个,在市县两级团属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布,吸引600余所高校2972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通过资格审查、现场面试等综合考核确定1676名大学生参与政企实践。二是悉心“管”。建立“团干部帮带+全程纪实+量化评价”闭环管理培育体系,各县(市、区)团委、市各直属团(工)委委派68名团干部担任带队老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34家服务单位建立返乡大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实践结束评先评优重要参考。三是精心“培”。联合体育、文旅、商务等部门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健身、餐饮、文旅等七大类27项优惠政策,举办就业引航、职场体验、文旅体验等集中活动66场。
立足青年需求,搭建成长平台。一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组建市、县、乡三级返乡大学生“微信塔群”41个,覆盖团员学生1.2万余人,畅通团组织和大学生交流渠道。二是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抗大陈列馆等市域内红色文旅资源,组织实地寻访活动34场,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三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开展“青企就业小课堂”“学生访百企”“职面未来·模拟面试”等大学生就业练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一方面,聚焦社区实践,开展“青春暖邢”公益托管,200余名返乡大学生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生活困难青少年等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实施大学生社区温暖行,采取“社区下单+学生接单”模式,实现需求发布和志愿者招募一站式匹配,打造“志愿一夏”“小候鸟城市融入计划”“青年社区营造师”等一批优秀服务项目,3200人次大学生参与。另一方面,突出“小规模、多频次”特点,依托青年读书社、共青团影院、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聚合师资、网格、项目等各类资源,引领返乡大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社会治理、文明实践等,提升青年贡献度。
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引领作用。以“青春邢台”“邢团学少部”微信公众号为牵引,构建包含50余个团学组织新媒体的工作矩阵,常态化发布工作动态,扩大活动影响力、覆盖面。评选优秀返乡大学生、工作者、实践单位和服务项目,以报告会、分享会、公众号展示等多种方式传播推广,并推动各县(市、区)团委同步组织召开总结表彰会,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宣传,持续扩大实践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供稿人:团邢台市委 柳洋;编辑:团省委 康宁)
团任丘市委:
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团任丘市委牢牢把握为党育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多维协同的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新路径,实现了党团队培养无缝嵌合、梯次接续,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
重根基、续血脉,规范入队。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部署,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县委巡察监督范围,为推动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深化团教协作,落实少工委 “双主任”制,坚持团教同谋划、共推进、齐发力,推动158所中、小学全部建立少工委。全面实施“分批入队”,实现入队仪式全覆盖,挂牌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36个,常态化开展实践活动、红色教育,从源头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明标准、严步骤,积分入团。重塑基本流程。制定《任丘市少先队员推优入团实施办法》《任丘市28周岁以下离校优秀青年“推优入团”实施办法》,严格团员发展“十步法”,解决了入团积分量化和离校青年推优入团的程序问题。划定基本标准。两个《办法》明确了量化评分、入团积分的基本标准,推行“20+8”标准,把志愿服务时长纳入入团标准,赋分青年大学习、荣誉表彰、课外实践等项目,提高团员发展质量。改革以来,积分入团6198名,推优入团456名。提升管理水平。依托智慧团建系统,落实团员发展编号管理工作,确保“一人一号、一证一档”,实现对七个领域1.5万名团员信息数据分类统计、动态管理;开展学社衔接,实现应届毕业生团组织关系100%线下报到核实、100%线上转接,解决团员“离校即失联”问题。
强政治、育先锋,推优入党。树立“入党先入团”导向。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任丘市28周岁以下团员青年“推优入党”实施办法》,将“推优入党”纳入组织系统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工作中,明确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从团员中推荐产生,累计推优入党70余名。明确“政治先过关”要求。从严设计“优”的条件和“推”的程序,突出“政治过硬、实际突出”原则,明确“四推荐六不推荐”,严把入党关口。推进“党团嵌合”建设。分层分类健全思想政治课程体系,针对在校学生,团市委牵头建设31所团校,分级设置团校课程,培训覆盖10万余名学生;针对离校青年,以“青马工程”“青年大学习”为载体进行分类引导,累计覆盖青年5.4万余人次。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构建“2+X”新模式,即党组织负责人每年为团员上1次党课、参加1次团活动,定期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确保符合条件的团员青年及时得到培养推荐。
(供稿人:团任丘市委 郭叶航;编辑:团省委 郝家良)
团行唐县委:
下好“三步棋”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
团行唐县委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通过下好顶层设计、问题整改、团教协作“三步棋”,推动落实基层党建带团建制度,以党的建设带动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将团建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主动争取县委支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落实情况列入行唐县年度深化改革12项指标的党建领域,将团县委目标量化考核体系纳入组织部考核目标,年初同安排、同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若干措施》,用考核的“指挥棒”压实党建带团建责任。
下好问题整改“关键棋”,将党建带团建纳入县委巡察监督内容。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联合县纪委监委出台《行唐县基层党组织党建带团建巡察细则》,明确规定各级党组织要将团建纳入党建工作并定期研究布署,包括配齐配强团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确保团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工作经费支持和保障、规范团员发展程序、落实推优入党制度等内容。聚焦基层团组织主动性不强、依赖上级推动等问题开展整治整改,形成团县委把牢业务关口、纪委监委握紧监督戒尺的双“促进”局面,相关问题已经整改销号。
下好团教协作“合作棋”,将党建带团建纳入教育督导内容。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体系。县委领导讲党课活动邀请部分团员和青年代表参加,分管教育副县长讲党课邀请学校团委书记和团员代表列席。
(供稿人:团行唐县委 边晨凯;编辑:团省委 焦明月)
团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
“三味良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民族未来。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团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以“关心关爱青少年行动”为统揽,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用好“三味良方”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培育服务项目,让心理援助用心用力。打造“青听小屋”青少年公益心理咨询室,邀请邯郸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每周五下午为青少年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惑;依托“青听小屋”阵地,在中高考等特殊时间节点前后,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等心理减压活动,帮助青少年舒缓紧张、焦虑情绪。定期举办公益课堂培训,邀请清华大学等多所名校专家,面向青少年及家长开展家校共育讲座,为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解疑释惑。
充实专业队伍,让心理服务提质增效。以峰峰实验中学为试点,帮助聘请26名心理咨询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发挥“青听小屋”公益心理咨询师力量。签订聘任协议书,为每个中队配备一名专属校外辅导员,利用队课时间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心理辅导,常态化接受学生一对一咨询。同时,校外辅导员还参与学校心理小屋轮值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解决学校心理小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巩固青年阵地,让日常服务精准有效。团区委推进全区11个“青年之家”阵地规范化建设,搭建生活互助、情感交流和学习娱乐的青年互助平台。深化“峰青优选”计划,打造小青团锦囊汇品牌,定期围绕青年成长发展交流研讨、建言献策,搭建汇聚心声、思想沟通的平台。建设青年文苑,包括电子阅读、亲子阅览、考研自习室等功能,精准服务青年文化需求,搭建综合学习休闲平台。
(供稿人:团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 郭庆翌;编辑:团省委 丁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