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河北共青团改革动态2024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4-10-22 发布人:河北共青团 点击次数:4221

编者按:2022年5月,团省委、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22家省直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河北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意见》。2023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三次对推动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和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作出部署。2年多来,省联席办坚持试点先行,先后开展两批试点建设,有效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和青年友好型省份建设在市县纵深落地。本期主要介绍邯郸市峰峰矿区、武安市、唐山市丰南区、保定市莲池区、承德市双桥区、清河县、河间市等地情况。


●邯郸市峰峰矿区联席办:提升城市“青和力” 建设青年发展友好之城

●武安市联席办:汇集青年才智  展现青春作为  全力促进企业与青年融通互动

●唐山市丰南区联席办:用心用情用力服务青年发展  让青年与丰南“双向奔赴”

保定市莲池区联席办:打造数字产业发展新空间  构建“园区+青年”融合赋能新生态

●承德市双桥区联席办:双向奔赴  “桥”见未来  全面构建“城市+青年”共同发展友好环境

●清河县联席办:聚青年之力  筑青和之城

●河间市联席办:“三个强化”引领婚俗改革  在破解婚恋难题

中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邯郸市峰峰矿区联席办:提升城市“青和力”建设青年发展友好之城


邯郸市峰峰矿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坚持“一盘棋”高位推动,“一条心”对接需求,“一张网”保障兜底,不断提升城市“青和力”,全力打造青年与峰峰“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生态。

“一盘棋”高位推动,释放落实“青和力”,打造青春力量的汇聚之地。区委统筹强引领。高标准出台《峰峰矿区青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启用区级智库编制实施《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的指导意见》,将青年发展内容纳入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全区纲领性文件,在区“十四五”规划设立青年发展专节,持续深化试点建设成果。部门协同抓推进。由区委书记、区长共同担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分管领导、区政府联系共青团工作领导共同担任召集人,对区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进行提格扩容,成员单位扩容至64个,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的青年工作大格局。目标细化促落实。将《实施方案》细化为7大方面、39项具体工作要求,为各部门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提供工作指引,通过专项督查、部门自查、问题倒查,构建定期汇总、定期研究的落实保障体系,形成工作闭环。

“一条心”对接需求,释放服务“青和力”,打造青春梦想的放飞之地。惠青政策愈发多元。各成员单位相继出台36条峰峰独有的重磅利青政策,“三孩顺产自费部分财政再报50%,每月发放500元直到孩子三岁;产业项目给予100万至1亿创业扶持;来峰峰民营企业面试给予200元面试补贴……”等一系列惠青政策广受好评,青年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青年发展与经济社会纵深融合。城市规划愈显活力。建设青年体育公园,增设青亲乐园,配备电子健身器材,满足青年运动健身需求。建设青年友好型商圈,打造东阁里、乐逸大厦、红星金街等一批特色街区,满足青年休闲娱乐需求。高标准建设峰峰博物馆、峰峰文图馆,打造山底地道、跃峰渠纪念馆等青年教育基地,满足青年文化教育需求。服务项目愈加立体。迁建升级5A级公园式婚姻登记中心,升级青年托育所,成立职工托幼班,为青年婚恋生育提供有力保障。实施青年传拓体验中心、青年陶社、青年书屋等一批休闲娱乐和文化提升项目,为青年学习生活拓宽圈子。打造磁州窑电商孵化基地、青年创业示范基地、乡村振兴青年电商基地,设置青年探岗员,为青年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一张网”保障兜底,释放平台“青和力”,打造青春价值的奔流之地。建设青年人才高地。持续深化《滏河人才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冀筑基工程项目”,探索周末专家行、青年人才大赛、人才公寓建设等引才措施,121名博硕等高层次人才、5463名青年技能型人才、1034名青年创业者、7122名大学毕业生选择峰峰、扎根峰峰,青年人口比例显著提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青法之声惠民团”,凝聚青年法律工作者力量,线下+线上每周开展公益法律咨询和宣传普法,不仅提高了青少年法治意识,也为群众提供了专业的指导、疏解与援助,打造“青听小屋”,为青少年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激发青少年干事动力。激发青年“城市主人翁”意识,全区累计注册青年志愿者达6.7万,在滏阳河巡河志愿服务、爱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各类人才和青年工作者在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闪闪发光”,百余名青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新时代“冀青之星”、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供稿人:团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  李瑞;编辑:团省委  张义日


武安市联席办:汇集青年才智  展现青春作为 全力促进企业与青年融通互动


武安市拥有20多万产业工人,非公企业既是武安青年集聚地,更是青年发展主阵地。武安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青企”工程为突破点,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养、输送青年人才,促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筑巢引凤,为青年择业创业培优环境。出台好政策。打造“英才入武”项目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创业的二十三条政策措施》等惠青政策,从落户、购房、子女入学、创新创业等多方面提供服务保障,优化青年发展环境。创建好机制。开展“十万学子进邯郸,万名学子进武安”计划,搭建青年与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组织近40家企业“组团式”赴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举行招聘会,帮助企业引进青年。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前往河北格力钛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观摩调研活动20余场,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企业挖掘好岗位。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冀南技师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高校开展定向委培合作,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定向式输送,2024年定向输送500余人。为应届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台账,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2023年征集见习岗位49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50个,新增就业1208人开展2场“直播带岗”活动,达成就业意向5000余人,流量达到53万人次。

精准服务,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舞台。打造舒心环境。高标准建立青年服务阵地,完善青年之家、职工公寓、幼儿园、健身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青年员工日常生活、健身、学习等提供优质服务。开展青年心理疏导,通过设立“心语小屋”“情绪疏导室”,为青年员工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做到“工作舒心”“实事暖心”“文化开心”。提升能力素质。建成5家“青企人才”实训基地,开设“青企人才”训练营,聘请高校教授、科研专家和企业家等组成导师团队,采用“集中培训+地方定制+网络授课”培训方式,为企业青年提供老师授课、经验分享、实践体验等服务。建立不同层级创新工作室68家,连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技能比武”大赛、电商直播大赛,对创新性青年人才进行奖金、荣誉、股权等激励。打通晋升通道。围绕技术创新青年、企业管理青年两支企业青年队伍,摸底筛查、建档立卡,组建“青企人才”储备库,按照岗位档次划分等级,实施跟踪扶持指导,打通人才晋升通道。

奋发有为,为企业改革发展蓄势赋能。攻坚克难当尖兵。精挑细选一批青年骨干组成技术攻关团队,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等活动中发挥尖兵作用。目前,部分企业青年团队已帮助企业攻关解决了特种钢、高强度钢轧制等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成功申请专利100余项,获得3项冶金行业的“奥斯卡”金杯奖。提质增效当先锋。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着眼企业提质增效,在节能减排、环保提升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建功立业,锻造了一批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的标杆队伍。金鼎钢铁集团90后年轻技术骨干到生产现场接受全流程培养锻炼,通过上百次试验,自主研发成功煤气排水器水位指示器装置,实现了排水器水位的可视性和安全性,为企业节约70余万元,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教育研学育人才。成立企业公益基金会,优先从企业内部职工子女中进行选拔培育,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出一套特色教育管理模式,每年为顺利升学和参军入伍的职工子女,发放1000-1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组织青年员工子女先后到新加坡、英国和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展研学活动,为企业发展储备精英人才。

(供稿人:团武安市委  杨洋;编辑:团省  张义日)


唐山市丰南区联席办:用心用情用力服务青年发展  让青年与丰南“双向奔赴”


丰南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不断完善具有丰南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将“青年”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功能与布局,全域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

党政统领、顶格推进,构建青年发展工作新格局。坚持高起点谋划。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印发试点建设方案,先后5次召开区级专题推进会议,将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全区性纲领文件,做到全区一盘棋统筹推进。坚持制度化保障。扩充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至37个,建立健全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指挥调度机制,完善责任、政策、项目“三项清单”,确保各项惠青政策落地执行。坚持立体化宣传。区委主要领导在《中国共青团杂志》发表署名文章《青春与活力齐飞,青年共城市一色》,拍摄试点城市形象主题宣传片5部,线下布置青年友好标识18处、宣传标语147条,线上推出“青春之城”等公众号专栏,推送惠青政策及青年先锋195期,持续营造城市青春氛围。

谋深谋远、谋细谋全,多维度完善惠青政策体系。区级层面编制出台《2023年度青年发展型城市高质量建设计划》《丰南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一系列惠青政策,从顶层设计角度搭建覆盖“7+5”个重点领域的惠青政策体系。成员单位层面,精准出台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托育照护等惠青政策近百项,实施重点项目25个,发布《促进青年发展政策汇编》及“政策集成码”,实现青年对政策了解一“本”知晓、一“码”直达。同时,组建宣介专班,采取视频解读、漫画趣推等方式解读惠青保障政策,提高青年对政策的获得感。

立足需求、强化供给,推动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引人聚才,让青年工作安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4家,逐步构建集聚青年人才的“产业强磁场”。出台“十二条”黄金政策,制定高校人才超前招引计划,建成“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名校英才直通车、“游河头、访名企”等活动170余场,引进高校毕业生3.8万余人。强化支撑,让青年创业放心。优化升级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4家,提供创业工位5000余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87.5万元,为130余名青年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培育唐山斜杠广场直播基地,鼓励3家本地院校进行校企对接合作,激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活力。做优服务,让青年生活舒心。全面落实“凤凰英才”政策,建成人才公寓200套、保租房868套,设立1000万元资金池提供购房、租房和生活补贴。完成投资13.8亿元的学校扩容增位工程,新增学位2560个。建成66个城乡养老服务中心、84个托育机构,推进智慧医疗和分级诊疗。

打造场景、提升引力,实现青年和城市双向奔赴。聚焦青年城市友好场景,完成城建投资168亿元,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54个,科学布局青年主题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