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速览

【感恩奋进,“双争”有我】金旺:煤中抽丝 匠心织就“中国智造”

发布时间:2025-06-20 发布人:河北共青团 点击次数:157


我叫金旺,是来自唐山开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近年来主要围绕聚甲醛材料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作为一名安徽人,我大学毕业后扎根河北十五年,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如今带领团队攻克行业难题的工程师,燕赵这片热土不仅承载着我的青春,更托起了我的科技报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对此我深有体会,2010年刚参加工作时我们面临的就是国外技术的全面垄断,新材料工艺包和设备绑定起来售卖,这种“扼喉之痛”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科研没有捷径,我和团队瞄准关键核心设备的典型特征,用最“笨”的方式一个个技术细节“啃”,经过上百次实验,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技巧,为我们团队在聚合物方面的研发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加工作的十多年里,为了破解一种俗称“赛钢”的聚甲醛高分子材料在纤维化方面“卡脖子”难题,2013年我和团队决心攻坚这个“从零开始”的课题。当时,聚甲醛材料已经在国内很常见,但要把它变成粗细均匀的微米级丝线,是件很难的事,国内外都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填补空白”是我们团队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最大动力,在“无技术、无实物、无设备”的“三无”条件下,开启了“赛钢丝”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创造性地破解了大半个世纪以来“赛钢”材料难以稳定实现微米级纤维化和高强度化的行业技术难题,2024年建成了全球首套微米级聚甲醛高强丝产业化示范装置,为强国建设提供了一种新型纤维材料,打造出了一张“中国智造”新名片。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升级迭代,需要久久为功的匠心凝聚和奋发接力的薪火相传,在攻克技术难题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积极参与创建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聚甲醛制备及加工应用工程实验室”“河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等,建立起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体系和人员队伍。近年来,开展技术交流讲座60余人次,为企业培养10余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指导5人实现了技术职称晋升,为中试示范平台培养了首支中试试验操作技术人才队伍。

十二年磨一剑,我们无数次的在实验室、车间通宵达旦,失败推倒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20件,建成了4套中试及产业化示范装置,参与出版聚甲醛著作1部,相关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幸被授予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河北省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一切成果的背后,是河北给予的信任与支持,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搭建,这片土地始终为奋斗者托底。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我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扎根燕赵热土,勇攀科技高峰,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